诗意修道探秘道教文化中的中和之妙

在2020年12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举办了第十二届玄门讲经活动,本次活动以“爱人利物,和合包容”为主题,以《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等多部道教经典为依据,深入探讨了新时代道教及修行者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修行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何朝何代,“中和”思想始终是道教修行的核心要义。对“中和”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是“中”,另一个是“和”。

首先谈到“中”。在这里,“中”意味着中心位置,它代表平衡与完整。而相对于中心,是四极八方。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当我们站在这个中心点,从它向外延伸的每一条线路,都离开了这个中央点而奔向极端。当这条线越长,它离最初的点也就越远。比喻地讲,这个中心点如同我们初心,而当我们的见识增长,我们是否还能记得起初的心境?当我们走得很远,不再记得自己的初心,那么我们的修行是否仍然符合原来的方向?

笔者相信,有许多人可能会回答不是,因为随着智慧的增长,他们往往更偏离了那个初始点。人们忙于追求名利,却忽略了享受生活的好时光。那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案就在于回到朴素、回归本真。

接着讨论的是“和”。所谓“中”,即不偏左也不偏右,也不前也不后,即不偏离。因此,“和”的含义就是万物相融,没有区别。在道教看来,这种没有不同之处,是从众生内蕴的道性本体出发探讨的人际关系。不论身上的千差万别,只不过是表达了一种天赋予我们的方式。如果能够通过这些外在差异悟到根本之道,那才真正达到了修行的目的。

尽管有很多不同的修行法门,但若细究其间,每一种都只是表面上的不同,而实际上它们都指向相同的大道。大凡说清静或虚无,或抱一守真,或言中和,其实都是在谈论如何找到大 道唯一,因此才能揭示出最根本奥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