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12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举办了第十二届玄门讲经活动,本次活动以“爱人利物,和合包容”为主题,以《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等多部道教经典为依据,深入探讨了新时代道教及修行者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修行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何朝何代,“中和”思想始终是道教修行的核心要义。这个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中”,另一个是“和”。所谓“中”,意味着站在方向的中心点,从而理解四极八方;而站在中的位置,无论向哪个方向看,都是在离开中心向极端的过程。
我们不难发现,在一张白纸上标记一个黑点,这便是我们的初心。当我们学得越多、懂得越多,我们的心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就像一条射线从一点延伸到无限远处,但却离最初的点越来越远。是否还能回忆起自己最初出发的心境?当我们把修行变得过于复杂,让它成为负累时,你是否还记得当初的心境?
笔者相信,有许多人会回答不是,因为随着智慧的增长,他们就像是一条射线一样,距离初始点更远。然而,我们都在追求名利,却错过了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那该怎么办?答案早已被祖师们告诉给我们——"物极必反"、"复归于朴",这就是回归本源、回到中心的道理。
尽管祖师留下千万条法门,但人们总是在前进路上忘记初心,被各种吸引。但没关系,只要记得敛心息欲,即使经过喜悲与爱恨,也能重新开始。这正如往回返功夫的人生,一念升起,便近在眼前。
所以,在修行中有句话:“凡心死,道心生。”这里并非要求人们放弃尘俗,而是在提醒人们明白什么是道心与凡心。在天地万物皆秉有相同之道性的观念里,不仅穿戴成仙才能算作修行,如果能在红尘度世也是大功德。而究竟仙凡魔,是取决于内心的一转念瞬间。
作为主体,我们究竟站在中点还是已经醒悟,要向哪个方向奔去?重要的是明白要达到的方向。不偏离,就是万物相合,没有不同或区别。在众生的根源寻找真谛,这才直达了修行之要。通过外在相悟本来的真谛,这才真正见到了人间与众生的大同。
标签: 适合发朋友圈的佛语 、 人生是一场修行下一句 、 无欲则刚的女人是什么样子的 、 道家四大经典著作 、 什么是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