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朝至唐初的时代,佛教的兴起引发了与本土道教的激烈冲突。茅山上清宗作为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道教宗派,其代表人物之一——体玄先生潘师正,担负起了承前启后的重任。
潘师正(586—684),字子真,贝州宗城(今河北广宗县)人。他少年丧母,以孝闻名。隋大业年间,被刘爱道看中,并被带入王远知门下,从而成为王远知最得意的人物。王远知授予他许多隐诀及符箓,并命他到嵩山修炼。
在嵩山二十余年里,潘师正以薛荔绳床为寝,青松涧水为食,与世隔绝。他拒绝了高宗召见中的礼遇,只需茂松清泉即可满足。这让高宗极为叹异,对他甚是尊重。在他的建议下,最终建成了崇唐观和精思院。
随着时间的推移,潘师正不仅获得了高宗的信任,还受封“天师”,并建立宏道神坛和元元观。此外,他还撰写了一部《道门经法相承次序》,系统地记录了他的神学谱系和道教观点,这部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受到皇帝宠信,但潘师 正始终保持着一颗清净寡欲的心。他临终前说:“吾实无用,我接见帝王惊扰灵岳。你等学道,不厌深眇,则无累矣。”最终,他于永淳元年六月十四日羽化升天,在其去世后,被追赠太中大夫,并谥号体玄先生。他的学生们继承着他的精神,为盛唐时期的道教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标签: 怎么加入道教修行 、 我想修道怎么入门 、 女人无欲则刚什么意思 、 道德经执一 、 道德经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