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养生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五个阶段从道德经到现代实践的智慧传承

第一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他们的学术思想是道教养生学的理论基础。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

第二阶段:秦汉时期,各种养生之术俱已成型,尤以守一、内丹、房中术、符箓最为系统。西汉初期,黄老哲学与阴阳、儒、墨、法等各家思想充分吸收进来。

第三阶段:西晋至唐末,这一阶段道教养生学进入成熟期,形成顾四时、调情志、节饮食、小劳慎房事行气吐纳等方面的养生理论和实践。

第四阶段:宋元明清,一般归内丹一途出现了南宗北宗两派,也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如王介甫提倡“静坐修身”、“内外兼修”的理念;白寿彝则强调“顺应自然”、“不做非作”。

第五阶段:近现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教养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批判性地对待到认真研究,再到融合现代科学知识,为人士提供新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如李叔同通过瑜伽与中国文化结合创立了太极拳,使得古代练气术得到了新生命力;同时也有一些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心电图监测等对古代练气法进行验证研究,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结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