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嵩山,钟灵神秀。前有新天师教主寇谦之,驻足嵩山三十年,开一代教风,成为国师,使新天师道传遍北方。无独有偶,后有第十一代茅山宗宗主潘师正。驻足嵩岳五十年,扇茅山宗风,遂使之传遍天下;皇帝皇后驾临嵩山询道问教几与国师无异。寇谦之和潘师正的结局,却大不相同:寇谦之死后,其新天师道,不久即销声匿迹;而潘師正死後,其茅山宗風傳承延續至今。
隋宫玄坛,有名士隋宫玄坛潘師正,以字子真,是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人。他生于公元584年,是一个世代官宦之家。但他的出身却充满了奇迹——他脚板上有灵龟的纹路,又双手过膝,这些都是神异的象征。
早年的潘師正经历了父母相继去世,他在母亲教育下,对《道德经》情有独钟。在大业年间,他遇到了刘爱道,一位著名的道士,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缘分。当面赞扬潘師正说:“三清道上奔驰良马,只你能够驾乘。”随即拜刘爱道为师,但刘爱道没有立即同意,而是带着他前往洛阳。
在隋炀帝杨广时期,由于王远知被召见到朝廷,在宫内置玉清玄坛,让王远知居住并咨询神仙事。当王远知看到了精通书法、风姿绰约的潘師正,他感到喜出望外,便对刘爱道说:“今日又有了潘仙子,这是我教的大圣事呵!”不久,王远知就度了潘師正在为 道士,并授予他三清教法、三洞真诀和灵宝法门等多种修行方法。
当时期结束之后,大业末年,因预感国家将要灭亡,王远知请辞回到故乡茅山。此举得到了朝廷批准,并让 潺 师 正 在 茅 山 开 展 教 法 和 宗 义 , 与 佛 教 相抗衡。这次机会,让潜心修行多年的 潺 师 正 得以施展才华,在中岳嵩阳观隐居期间,与 刘 爱 道 一同研习各种知识,从佛理儒义到丹法吐纳,每一项都尽力融会贯通,最终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仙谱”。
唐高宗体弱多病听闻刘合能炼九阳还丹,即命建太乙观让其居住,并邀请他进宫,此时已是高宗对他的倾慕溢于言表。而对于高宗提出的制作佛书请求,他以“不解”推辞,但又借此机会向高祖陈述自己所需,无需物质上的安慰,只需自然环境中的松林泉水便可满足生活需求。此举深受尊敬,被视为志向超凡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