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李道谦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门下夷山李道谦编。
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重阳祖师生於是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按北平王粹所撰传云:全真祖师王嚞字知明,号重阳子,京兆咸阳人。世以貲产著姓,后迁终南县刘蒋村。其母感异梦而妊,及二十有四月乃生,始名中孚,字允卿。
自稚不群,既长,美鬚眉,躯榦雄伟,志倜傥,不拘小节。弱冠修进士业,以文才闻名于世,其诗赋皆能入木三分,有“葡萄篇”、“云光集”等佳作。但他也颇喜弓马,以武略著称,为世人所称道。
政和三年癸巳、重阳祖师二岁;政和四年甲午、重阳祖师三岁;政和五年乙未、重阳祖师四岁;政和六年丙申、重阳祖师五岁;政和七年丁酉、重陽祖師六歲。此时,他已开始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对内丹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宣和元年己亥、清净孙仙姑生於宁海州,此时她与众多同行者一起探索着内丹之路。她们相信通过炼金法,可以获得永生的秘密。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创造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记录下来,这些记录成为了后来被广泛传颂的《七真年谱》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修炼者逐渐形成了一个组织,他们互相支持、彼此学习,并共同探索内丹术的奥秘。这一组织最终发展成为了一种宗教信仰,被称为“全真教”。他们认为通过修炼,可以达到超脱尘世之苦,一步步接近神圣无上的境界。而这段历史,也被记录在了《七真年的实践指南》,其中详细地介绍了他们从事修炼活动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对外界世界的看法与态度。
天眷元年的戊午,与大定初年的庚申,都标志着重要的人物出现,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理念,并影响到了整个社会。当这些修行者走上历史舞台时,他们带来的不是武器或暴力,而是智慧与知识,这使得他们能够在残酷竞争中站稳脚跟,最终建立起自己的信仰体系——全真教。
皇统初期至大定末期,是全真教兴盛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期间,全真的弟子遍布各地,他们不断地扩展自己的势力,同时也进行着深入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套哲学与生活方式。在这种文化氛围下,《七真年的实践指南》的流传更加广泛,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一部分,是人们追求完美生活状态的手册之一。
大定十年的庚寅,当所有事情似乎都达到了顶点的时候,全真的领袖去世。他临死前,将他的遗愿托付给他的弟子们,让他们继续沿着他开辟出的道路前进。而当他离去之后,他留下的文字,比如那首著名诗句:“丹阳已得道,我无虑矣。”成为了后人的敬仰对象,也激励着新一代人继续追寻那份超越凡人的境界。
随后的几百个春秋里,《七真年的实践指南》成了一个象征,它代表了那些勇敢追求卓越的人们,以及他们对生命意义深刻理解的一种表达形式。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古代智者的思考,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永恒追求完美之美的心灵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