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的价值并不在于其数量,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将意图传达得淋漓尽致。《庄子·田子方》中记载了一则关于温伯雪子的故事:温伯雪子前往齐国途径鲁国期间,有人请求见面,但他拒绝了,因为他听说过中原君子的风尚,他们通晓礼义却缺乏对人心的深刻理解,因此他不愿与之交往。
当温伯雪子返回时,他又住在鲁国,那个人再次请求会面,这一次,温伯雪子接受了。这位客人每次拜访后,温伯雪子总是感慨万千。他的仆人好奇地问:“您每次见到这位客人的时候,都必定有所感慨,为何如此?”温伯雪子回答说:“我曾经告诉过你:中原之人虽精通礼仪,却不善解人心。这个客人才刚刚见面,我就注意到了他的举止和言行完全符合礼节,而且散发着不可一世的气质。他对我直言规劝如同儿孙般恭敬,对我指导又严厉如父辈。我因此而感叹。”
孔子遇到这位人物,也未开口,只是静静地看了一眼。而当孔子的弟 子——子路问起时,孔子は说道:“这样的人只需一眼便能洞悉大道存焉,因此无需更多的话语。”
孔子的与那人的相遇,不需要语言,就凭借目光便能窥透对方的心思和志向。这正说明了:语言虽然重要,但并非多多益善,只要意思表达清楚,便已足够。而那个不断求见的人尽管行为举止合乎礼节,却无法理解温伯雪子的内心世界。不管多么频繁地会面,不管说多少话,都不过是空谈。语言是一种传达思想的手段,但思想本身并不受限于语言。如果能够明白对方的意图,那么目的也就达到。在交流中,最重要的是清晰传达信息,而不是简单累积词句。
标签: 道德经个性签名句子 、 人生格局20条经典短句 、 道教万能护身咒 、 道德经必背50句 、 道德经全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