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的价值并不在于其数量,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有效传达信息。《庄子·田子方》中记载了一则故事:温伯雪子曾经前往齐国途径鲁国时,有人请求与他会面,但温伯雪子拒绝了,因为据他所知,中原之士虽然精通礼义,却不善于理解人心。他第二次到鲁国时,那个人再次求见,温伯雪子接受了邀请,并对仆人解释道:“我本来就告诉过你,这些中原之士虽然懂得礼仪,却缺乏洞察人的智慧。”当温伯雪子的这位客人出入都恪守礼节,其举止有如龙虎不可抗衡,而他的言辞既恭敬又严厉,因此温伯雪子每次相见后,都会感慨万千。
孔子听闻此事,对此深以为然,他甚至没有对温伯雪子开口,只是看一眼便已了解对方的内心和志向。这正体现了语言并非多余越多越好,只要能将意思表达清楚,便足矣。而那个不断求见的人,即使行为举止符合礼仪,也未能触及到温伯雪子的内心,不论说多少遍话,也不过是空谈。
因此,我们应当明白,语言仅为传达意图的手段,而意图一旦明确,就算达到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