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的无为之为如同道家房中术巧妙运用内在力量达到外在事物的调和与控制

曹参的无为之为,犹如道家房中术,以巧妙内敛之力调和外在世界。他的相国之路以“不治事”著称,却被赞誉为贤相、名相,显然他有着独到的策略。

史载,曹参与萧何结交于布衣时期,当汉高祖定天下功业次第时,被群臣推崇为首。然而因鄂千秋阻挠,他始终未能超越萧何,但在萧何临终前推荐他担任丞相。此举表明曹参对萧何的深厚了解,也展现了他的洞察力。

接任丞相后,曹参选拔木讷重器长者担任丞史,对那些追求声名而忽视实效的人士进行了清洗。他日夜饮酒,不变朝政,只遵循萧何设下的制度。这一做法引起卿大夫们的质疑,但曹参用好酒将他们喝得酩酊大醉,从而避免了争论。

曹参对小过失持宽容态度,将其掩盖,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在处理国家大事上,他展现出了“自知之明”,确保政策连续性,让百姓安居乐业。

作为用人者,曹参似乎遵循道家的守拙、尚愚原则,并非压抑创新,而是基于当时民心所向,即便如此,只要尽心守职并保持不变即可。同时,他强调团结和宽容,使得他的府中总是平静无扰。

曾经,在离开齐国返回朝廷之前,曹 参特别告诫继任者不要过多干涉刑狱和市场事务,因为这类问题容易滋生腐败,如果管理过严,那么坏人将无处藏身,最终可能导致国家危机。他认为这种放手也是出于料敌机先、未雨绸缪的心思,这体现了道家的精神观念。

开创新局面或是守旧皆是一种策略,其选择应随情况变化。而《史记》记载,作为汉相国的曹 参仅仅三年的时间里,便让百姓歌颂:“萧 何制定法规,如同画卷完美; 曾参与代替他,一直坚持不动摇。保持清洁宁静,让人民安宁。”看似简单却又精准地展示了他的智慧和贤明。

“天子一朝臣,一朝臣即一朝天子”,许多人为了显示自己比前任更胜一筹,有意与前辈作对,但往往结果并不理想。而 曾参与以其“不治事”的方式,用一种反传统但实际有效的手段,为政治家提供了一种另类启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