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之贵,不在于多,而在于意的深达。《庄子·田子方》中,温伯雪子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反射着人际交往的真谛。温伯雪子赴齐途径鲁国,与某人初次相见时,他拒绝了对方的请求:“我听说中原君子明于礼义而浅于知人心,我不愿与他见面。”再次到鲁国,这个人又向他求见,温伯雪子却答以:“此人必有启示于我。”每次相见后,他总是慨叹不已,其仆人询问其所以然,温伯雪子解释道:“中原之人虽明礼义,却浅薄对待人的心性,那个求见的人则不同。他举止文明、气质非凡,对我规劝如父对儿、指导如父对子的严厉,又恭顺得像儿孙般。这让我感慨万千。”
孔子的出现,更是一场无声的对话。孔子目光一触,即能洞察那位人的内心世界,所以也不需开口。他向弟子解释:“如此之人才用眼力即可知晓大道存焉,因此无需言语。”这便显现出:语言虽重要,但意要达成,便足矣。而那个不断求见的人尽管符合礼仪,却未能理解温伯雪子的真正所思所感,无论次数多少,只是空谈。
语言犹如桥梁,将我们的想法和情感连接起来,但它并不限制我们表达意思的手段。当意思被准确传递,我们就达到目的了。这就是为什么,虽然语言丰富多彩,但只要把握住“意”,就能避免沟通上的误区,让交流更为深刻和有效。
标签: 道教十大代表人物 、 道德经100句经典 、 九字真言的咒语 、 《黄庭经》原文 、 道家关于时间的经典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