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之贵,不在于多,而在于意达。《庄子·田子方》中,温伯雪子赴齐国途经鲁国,有人求见他,温伯雪子拒绝,说:“我听说中原君子明礼义而知人心浅,我不愿见。”后来再次经过鲁国,同样有人求见,他却同意了,因为此人“必有启示于我”。
每次相见后,温伯雪子都感慨不已,其仆人问原因,他解释说:“中原之人明礼义而不知人心,此客出入合乎礼仪,举止蕴龙虎气,他对我规劝恭顺如儿对父,对我指导严厉如父对儿,因此慨叹。”
孔子与温伯雪子的相遇,只用一句话便能洞察对方的内心和志向。这种情形说明语言不在于多,而是要将意思传达到位。那个频繁求见的人虽然言行符合礼节,却未能理解温伯雪子的心意。不管交谈多少次,都不过是空谈。
语言是一种表达工具,但意思的重要性超越了语言。如果意图已被明白,那么就已经达到了目的。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交流不是衡量单词数量,而是在沟通双方之间建立深刻理解和共鸣。
标签: 无为而无不为书法作品 、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带拼音 、 道教经典经书 、 道家经典 、 老子道德经全文原文和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