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的价值并不在于其数量,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有效传达意思。在《庄子·田子方》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温伯雪子曾经前往齐国途径鲁国时,被一个鲁国人请求见面。然而,他拒绝了,因为他认为那个人虽然懂礼义,但对人心却不够深刻。
后来,温伯雪子再次经过鲁国,这位鲁国人又请求见面。这回,温伯雪子接受了他的请求,并与他会面。他发现这个人的举止和行为都符合礼仪,而且给予他指导和规劝就像父亲对儿子的态度,所以他感到慨叹。
孔子听说这件事,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就问他的弟子 子路:“为什么你看过我久仰的好友温伯雪子,却没有任何话语相交?”孔子的回答是:“当一个人用眼神就能洞察到他的道德品质,那么我们无需更多的话语。”这说明了即使是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也能从对方的行为中感受到他们的心意。
这段故事也反映出了一种哲学思想:不必拘泥于多余的话语,只要能够将意思传达清楚,那就是足够了。语言不过是表达意图的一种工具,而真正重要的是理解和被理解。所以,即使是最简短的交流,如果能够让双方都明确彼此的想法,也已经达到目的了。
标签: 《道德经》第二十章原文 、 道家经典有几部 、 认为自己是个无欲则刚的人 、 《庄子》全文和翻译 、 道德经原文无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