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道士运用道德经中的智慧通过对物品的观察和思考发现气傲皆因经历少心平只为折磨多

如果我早些明白这句话的深意,我的人生可能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最近,我读到了这样一段话,它让我心里震撼不已,让我在第一次阅读时未能完全理解,只是在第二次、第三次阅读后,我才真正领悟了其中的意义。我不得不感慨:那些真正能够理解这句话的人,他们或许已经经历了无数磨难和挑战。

这句话是这样的:“气傲皆因经历少,心平只为折磨多。”它意味着那些因为经历太少而变得傲慢的人,他们没有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只局限于自己小小的地盘,对浩瀚星空和宇宙茫茫视而不见。在生活的琐事和狭隘思想中,他们迷失自我,稍微努力一下就觉得自己进步巨大,有一点成就就认为超越众人,所以他们变得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道德经》提醒我们:“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用力过猛就会被摧毁,用力过猛就会被砍伐。坚强往往处于劣势,因为你已经成为众矢之的,而柔弱却能获得成功保全自己。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对更大的世界、丰富经验后的虚怀若谷,而不是锋芒毕露自满。如果你以为只有你最聪明,把别人当傻瓜,最终只能出丑,那就是你的真实形象。当你在众人面前显摆自己的时候,说不定别人才笑话你的。

心平只为折磨多,是成长过程中的漫长痛苦。一切哲理都源于经过,一切体悟都从磨砺中来。这一切都是通过社会与生活所赋予的教训。在社会毒打和生活沧桑中,你才能明白世间艰辛。而不是安稳岁月让你快速成长或成熟。只有经受更多折磨,你的心态才会变得稳重,这正如《道德经》所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稳重是做人的根本,而镇静是掌握生命主宰权利。不然,你将失去做事基础,或许还会迷失方向。

岁月与经历可以磨练一切棱角,使复杂阅历和世变让一个人情感丰富又通达圆融,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修养,这才是完美的人生模样。你如何对待这个世界,它也会怎样回应你。但不要因为气傲而刻意寻找经验,也不要为了求心平而故意接受折磨。少一些傲气,更要有骨氣;少些娇气,更要耐得住风雨的人生自然智慧日益增长,将来越好。

黄河虽尚有澄清日,但不能预知何时运用自己的智慧。我相信,没有任何人天生便很聪明,如果感觉内心浮躁缺乏阅历且迷路,我建议翻阅《道德经》,它将带给你更加深刻的人生理解,并引导你的思维向前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