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之贵,不在于多,而在于意深。《庄子·田子方》中,温伯雪子之行,显示了这一理。
温伯雪子赴齐国途中寄宿鲁国,有人求见他,但他拒绝说:“我听闻中原君子明礼义而浅知人心,我不愿与之交。”到了齐国后返回时,又有人求见,他却接受了。出入皆合礼仪,举止有龙虎气象,对待他恭顺如儿对父,对导师严厉如父对儿,因此慨叹不已。其仆人问原因,他答道:“我早已告知你:中原之士明礼义而淺人心,此客则一一符合礼仪,其气势不可当。他对我规劝恭顺,如儿对父;指导严厉,如父对儿,所以我感慨。”
孔子面临温伯雪子的境遇,却未开口。询问此事的子路,孔子曰:“能以目观其大道存于身,无需再言。”这正是言语不必繁复,只要传达意旨即可。而那频繁求见者虽守礼法,却不能触及温伯雪子的本质。不论次数多少话语,都不过是空谈。
语言只是表达意思的手段,但意旨达到,即成目的。在此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语言的真正价值——不是说话的多寡,而是在于传达出的意义是否到位。这也是《庄子》的核心思想之一——意思若到,则无须过多言辞。
标签: 道德经全文完整版下载 、 《道德经》自然 、 道德经里的名句有哪些 、 学道士入门的什么书 、 老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