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道教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这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尽管道教在宗教环境、信徒人数以及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有所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人才缺口问题。一些庙宇只剩下一两位老道长,没有传承;一些景区中的道观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正式的道人居住,导致游客产生误解;还有许多宫观虽然不乏年轻人前来学道,却也面临留不下人的难题。
因此,我们必须从解决人才问题入手,以确保基本的人员基数稳定,为后续的优中选优和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无限制地“收容”人才,而是要建立起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每个进入 道教体系的人进行基本的信仰建设和文化、道德考核开始,使他们具备成为可用之人的保障。
对人才进行严把关,对各个道观的执事者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考验。这要求执事道长或者当家者具备判断优劣与好坏能力,并能在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之间做出决策和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花费大量精力与财力培养好人才但可能流失的情况。
抓紧对人才的培养是所有道长们共识,但如何培养则因宫观发展需求而异。根据不同的需求,是培养经忏的人才、讲经说法的人才、管理的人才,还是其他哪个方面的人才,每个人都应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不同领域内发挥才能,不仅可以提升自身,更能为整个社会贡献力量。
最后,我谨以十多年修行经验向新入门的小伙伴们提醒:在知识水平普遍提高且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要明白祖师爷早就说过“多则惑”的原则,即不要迷失自己修行方向。真正修行时,要用纯真一念去看待一切,让心灵得到净化。此外,在追求宗教上的造诣时,也应遵循“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刻起作用”的标准,将这四项标准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此作为修行的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