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四位皇帝曾经御笔点校过道德经这部古老的道家婚书

《道德经》是老子“见周之衰”西去,被函谷关令尹喜留下而写的著作,时间大约是公元前492年。而今天见到的最早对《道德经》进行注解或诠释的是战国的韩非,他写了《解老》、《喻老》两篇著作,时间约在公元前245年,距老子著《道德经》刚刚过去了240多年。其后是河上公著的《老子章句》,再其后是严遵的《老子注》和王弼的《道德真经注》及《老子微旨例略》两书。韩非、河上公、王弼的注释被历代认为是最能接近老子的本义的注解。

从最早到最近的2200多年间,有多少人试图理解并阐释这个古代智慧呢?有人说几百种,有人说上千种,而有学者收集有历代研究该书262种。这千百种著作作者按朝代分有先秦及宋、元、明、清、近代、现代和当代;若按阶层划分则包括学者、大臣将军诗人画家,还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人——四位皇帝。这四位皇帝按先后顺序分别为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唐玄宗不仅每晚对 老子的画像顶礼膜拜,还三次给他封爵加号,并拨款增修鹿邑 老子的生地庙宇。他还下诏全国增建 老子庙,并命各地铸 老子的像。在科举中,他要求考生学习并熟悉这部古籍,以此来选拔出真正懂得治国理政之道的人才。

宋徽宗则利用 道教神话来神化自己,使自己成为天神降临者的形象。他亲自撰写了一篇名为“天降临示见记”的文件,将这种信仰广泛传播,并命人建造一座名为真宫的大型建筑,以迎接这些假想中的天神降临。在他的影响下,一些官员也开始用类似的方式宣扬自己的权威,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起身农民然后成为士兵,最终建立大明王朝的人物。他虽然崇尚节俭,但仍然尊重并亲笔御定了这部书,这反映出他对儒家的重视与实用主义思想的一贯态度。

最后,我们提到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他在任内曾发布过一系列关于恢复秩序和限制僧侣活动的小册子,这显示出了他对于政治稳定的强烈追求。尽管他的统治时期短暂且充满争议,但他的努力无疑是在推动中国社会向更为稳定方向发展的一个步骤。

通过这些皇帝们对 《道德经》的理解与应用,我们可以看出,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他们如何将这些概念运用到自己的治理中,以及他们所带来的结果,都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宝贵财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的问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