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四位皇帝曾经御注过道德经的全文及注释带拼音

《道德经》是老子“见周之衰”西去,被函谷关令尹喜留下而写的著作,时间大约是公元前492年。而今天见到的最早对《道德经》进行注解或诠释的是战国的韩非,他写了《解老》、《喻老》两篇著作,时间约在公元前245年,距老子著《道德经》刚刚过去了240多年。其后是河上公著的《老子章句》,再其后是严遵的《老子注》和王弼的《道德真经注》及《老子微旨例略》两书。韩非、河上公、王弼的注释被历代认为是最能接近老子的本义的注解。

从最早到最近的2200多年间,有多少人试图理解并阐释这个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呢?有人说几百种,有人说上千种,而著名学者、大学教授陈鼓应本人就收集有历代研究老子的262种。这千百种作品的大师们按朝代分有先秦及宋、元、明、清、近代、现代;若按阶层划分有学者,有王公大臣,有将军,有诗人,有画家,令人没有想到还有四位皇帝。这四位皇帝按先后顺序分别为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高丽宣祖朱棣(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唐玄宗御笔亲作了两部重要文献:一部叫做“道德真经”,另一部则是一篇名为“义疏”。他不仅每晚对天顶礼膜拜,还三次给予尊称,并拨款增修鹿邑生地庙宇。在科举考试中,也专门增加了一项题目,让考生学习和讨论这部圣典。他还在735年和755年各自撰写过一次关于它的话题,这些都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古人的智慧。

宋徽宗也曾亲自御笔批注过这部书,他通过这种方式来神化自己,同时也巩固自己的权力。当金兵南侵时,他仍然坚持利用各种方法来求助于神佛,以期退敌。但他的努力最后还是徒劳无功,最终导致北宋灭亡。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出身低微,但他却非常喜欢读这本书,并且在当皇帝六年的时候亲手编纂了一版。他不同于其他几个君主,因为他知道生活中的艰难,所以他崇尚节俭,对寺院等地方进行限制。

至于清世祖,那么他的故事又如何呢?虽然他只活了23岁,但他的名字依旧留存下来,就像那些永远不会消失的人一样。尽管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这本书,但他们共同点就在于,他们都试图用其中的一些智慧来治理国家或个人生活,从而影响历史发展轨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