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漆器何以扬名

漆器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即见漆器的身影。漆器发源于中国,并随着华夏文明的进程不断发展,以质量优、工艺精、用途广、历史悠久等特征,创造了中国古代造物的华彩篇章。

贵州漆器在中国漆器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尤以大方漆器为代表。大方漆器,是贵州大方的“特产”,是贵州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明清时期曾列为贡品,有“大方漆、玉屏箫、安顺场上三把刀”之美誉。大方漆器集欣赏、实用、艺术价值于一身,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方漆器在时代的发展中,闪耀着文化艺术的璀璨光芒。

天时地利人和,共同造就了质地精良的大方漆和精美绝伦的大方漆器。

大方漆器。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属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内以岩溶地貌为主,土质疏松,偏酸性,并含有硒、钼、铷、锰、锌等微量元素,所产的生漆漆酚含量可达70%以上,漆酶活性大,品质优良。

据史料记载,大方漆器发端于蜀汉,制作工艺到明朝时成熟,至清朝时已独具特色并扬名于世。早在三国蜀汉间,大方彝族先民即采割生漆,于狩猎和征战中,用生漆髹涂皮胄、马鞍和箭筒。《大定府志·惠人志·诸葛亮》记载:“既而,夷叟安帖,果大得其马、牛、丹、漆,以供军国之用,国以富饶。”

明朝时,大方漆器文化兴起,逐步形成一套以器皿艺术和实用价值相统一的完整漆器工艺,大方漆器已跳出“色资丹漆”本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彝族女家奢香夫人袭贵州宣慰使期间,向朱元璋进贡的“方物”中,就有漆器珍品。现故宫博物院展陈的贵州皮胎漆葫芦,就是明代大方漆器贡品。

至清代,大方漆器走向成熟。《大方县志》记载:“隆庆年间,大定漆器已开始销往境外”。这一时期大方漆器独具特色,构成中国漆器的几个流派之一,与北京的雕漆、山西的调漆、甘肃的填彩漆、福建的脱胎漆器等齐名中外,故而大方也享有“漆城”之美称。

新中国成立后,大方漆器不断发展,漆器花色品种达200多种,形成独树一帜的“贵州风格”,既走俏国内市场又出口欧洲。

“方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色,提起钓鱼钩。”这首诗,道出了大方漆器的神韵。那么,大方漆器具体有哪些特点?

大方漆器。

质地优良。质优是大方漆器的底色。制作优质漆料本身并不容易。俗话说,“百里千刀一斤漆”,意为走100里路,漆树上割1000刀,才能制作一斤的生漆,可见其弥足珍贵。大方生漆具有燥性好、漆膜光洁、防潮湿和耐磨损、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大方漆器图案幽雅逼真,造型古朴雅致,涂漆光亮、漆色润泽生辉,产品历久弥新,光阴也难夺其色,是贵州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瑰宝。

工艺独特。技艺是人类求生的重要手段,早年间人们想学习技艺,要有师傅“传帮带”才入得了门,学成可出师、自立门户。大方漆器的技术工艺,有50多道工序、80多个环节,整个过程需从事漆器制作的师傅凭经验完成,这也是大方漆器的独到之处。若没有师傅“领进门”,想学成这一套技艺则是“难上难”。正是由于如此独特而精湛的工艺,大方漆器在1915年巴马拿博览会上,与江苏扬州漆器同时获得银质奖。2008年大方县“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用途广泛。大方漆器既是日用品,又是工艺品。“一文杯得铜杯十”“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漆器曾是十分昂贵的器物,堪称“奢侈品”。如今,大方漆器物美价优,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作食具,盛装干鲜果品、蜜饯乃至菜肴,不导热、不窜味、不生虫、不褪色,耐酸碱、不易腐朽。当摆件,装饰书斋、客厅,更添古色古香。赠友人,是适合于留住记忆的纪念品。

当前,贵州正奋力打造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实现这一目标定位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大方漆器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

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大方漆器作为跨越时间、地理与文化的宝贵遗产,需要精心呵护——坚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全面摸清“家底”,有效挖掘内涵,加大保护力度,让漆器这一“宝藏”持续光芒闪耀,被更多人发现、保护得更好。

强传承。文化遗产要保护好,更要传承好。传承非遗技艺、弘扬漆器经典、做大做强特色,人才至关重要。要积极创新传承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对非遗传承人、“漆器工艺美术大师”、漆器生产技术工人的培养,打好“传帮带”赋能提效 、“老带青”薪火相传的“组合拳”,探索“师徒共学、校地共研、示范共享、生产共担、利益共赢”的漆器文化传承发展机制,让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正在制作中的大方漆器。

谋长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方漆器如何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创新。要适应发展趋势,注重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供给。创新传播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保护传承,不断提升辨识度、知名度和影响力。搭建开放合作平台,更好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让漆器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