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的草创阶段,道教因其养生术而受到人们的追求。其中,炼丹——内丹和外丹是养生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参同契》是一部总结了前人养炼术并有作者独特见解,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重要作品。这本书与中医脉学、针灸、气功、五运六气学说等直接相关,同时它涉及中国历史上的发明创造,如火药、罗盘、炼金术、本草、二进位制数学、珠算和天文历数,因此在中国技学技术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周易参同契》的作者就是东汉时期的人物魏伯阳。关于他的籍贯,正史记载不详,但他在《五相类》一文中自我介绍:“郐国鄙夫,幽谷朽生;挟怀朴素,不乐权荣。”这表明他出身于古郐国,是一个普通人,在幽静山林中长大,以朴素之心不愿拥有权势荣华。他采取了舍今用古的隐喻手法,将自己的籍贯称为“郐国”,实际指的是河南密县东35公里处的大樊庄东北故城角寨子村,这里曾是西周初年的封国。
魏伯阳生活在谶纬盛行的时代,他接受了儒家经典中的神学思想,以及民间流传的黄老宗教观点和神仙丹术思想。在一次云游期间,他遇到了真人并得到了合炼神丹秘诀,并研读了《龙虎经》。回洛阳后,他隐居修真,最终达成了当时最高水平的人类炼丹成就。
有一次,魏伯阳带着三个大药丸进行考验。一粒给白狗吃死去,一粒自己吞服而亡,一粒师弟也吞服而亡,而另外两位则逃走未尝试。当三人都去世后,魏伯阳才从地上起来,从真正的一粒药丸中选了一份给白狗,也一起成仙离去了。这段故事流传至今,被视为对内外方便高效率、高质量、高安全性原料使用方法的一种比喻。
内外二者的具体原料和制作方法,并没有留下确切记录,只知道它们必须符合一定标准以达到提升生命力和延年益寿效果。而对于那些追求长生不老者来说,无论是通过修行还是通过使用某种秘制药剂,他们都渴望找到一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
标签: 老子的道德经第二章 、 真正的道德经原文 、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1至81章 、 《道德经》王弼本 、 黄帝内经是道家经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