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八大真人的万古丹经王,魏伯阳
在东汉的草创阶段,道教不仅与朝廷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深入到了民间。人们向往养生术,其中最重要的是炼丹——内丹和外丹。东汉中后期,中国道教史上出现了一部重要的炼养丹书《周易参同契》。它总结了前人的养炼术,并融合了作者独特的见解,对后世影响巨大。这部完整学术体系与中医脉学、针灸、气功、五运六气学说等直接相关;又因为其含有科技上的发明创造,如火药、罗盘、炼金术、本草、二进位制数学、珠算及天文历数等,因此在中国技学技术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周易参同契》的作者是东汉时期的人物魏伯阳。他隐喻籍贯姓名描述养炼境界:“郐国鄙夫,幽谷朽生”,暗示他出身于郐国,而“郐”即桧国,是西周初年封国,在春秋时被郑武公所灭。故城至今尚存河南密县东35公里处的大樊庄附近。此地山谷丘陵多,不适宜耕种,即“幽谷朽生”。
然而,《周易参同契》中的自我介绍误传为“会稽上虞人”,而非正确的地理位置,这表明魏伯阳并非来自会稽,而是从事实推断,他应当被视作“东汉河南尹密人”。这是因为他生活在当时谶纬之风盛行的时代,用隐语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和志趣。
此外,《周易参同契·五相类》中的文字也采用了隐喻手法,以隐藏他的名字:“委时去害,依托丘山”,其中,“委”、“鬼”相合为“魏”,而“化形而仙”留下“亻”旁,与百合为佰(佰与伯通),再加上陈敷羽融一句,可以得出他的全名——魏伯阳。而这也是他抒发自己超脱红尘的心态:避免灾难祸害,在自然界悠游,与仙人结邻,只要专心致志,便能长生久视。
作为黄老宗教观点和神仙丹术思想的信仰者,魏伯阳接受了蒙受谶纬神学思想的儒家经典,以及流传民间的黄老宗教观点,更接受了民间流传的神仙丹术思想。他曾云游到长白山遇到一位高深道行的人,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合炼神丹秘诀,并通过潜行钻研达到妙境。在洛阳城返回后,他隐居山林修真养性,最终成功完成内外两套神圣的事业。
关于他的内外二套神圣事业,我们可以了解到:
内丹:其基本原理是掌握《易》的乾坤坎离四卦,以阴阳相互作用生成万物和人。
外丹:具体原料和方法未详,但据说需要通过筑基、小周天、大周天以及还虚四个阶段来实现生命延续与身体永恒。
炼精化气,小周天使元气弥漫于体内;炼气化神,大周天使元精化成精;最后还虚,使整个身体充满活力成为真正的人。
最终达到最高境界,即将所有力量集中于一点,从而实现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甚至成仙。
这些内容虽然没有直接透露具体操作细节,但反映出了一个伟大的智慧者如何追求个人提升与生命延续的一系列哲思和实践过程。
标签: 无为而无不为原文 、 道德经中关于创新的句子 、 道德经爱情经典名句 、 出道仙必须读的经书 、 《道德经》全文和译文(经典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