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家神仙世界里,安期先生是位极负盛名的人物,也是方仙道的实际开创者之一。传说他得到了太丹之道、三元之法,羽化登仙,驾鹤仙游,或是在玄洲三玄宫,被奉为上清八真之一。在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列在第三左位,被尊称为“北极真人”。他的生前和身后都留下了无尽的风光,无数粉丝追随不息。
安期先生,师从河上公,是黄老道家哲学的传人,又名安其生、安期公,有“千岁翁”、“安丘先生”等称号。他是琅琊阜乡人,在日照天台山修道。东晋葛洪在《嵇中散孤馆遇神》中记载,他曾与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有望见仙山无着,便移至琅琊边缘。河上公丈人登山悟道,授徒升仙,使得仙道开始传播。
有嵇康这般人物,他师从黄老,对玄学精通,用笛子演奏妙音,用琴弹奏佳音,对音律了如指掌,对于好奇心和对神秘事物的探索都很感兴趣。一年间,他曾游览天台,看着东海日出赏析仙山胜地,还去寻找太公故地、瞻仰先祖遗迹,只见到石屋尚存、河上公坐痕犹存。这段历史被张行简记录下来:“虽然偏居海隅,却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胜。”
他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古代青州一带。皇甫谧《高士传》记载:“安期生者,琅琊人也”,受学于河上丈人,“卖药海边”,晚年不仕,“时人谓之千岁公”。秦始皇东巡请教,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直数千万,但秦始皇离去后,他弃金宝不取留书及赤玉舚一双作为报答,并写信说:“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秦始皇得信后悔莫及,即遣使者徐巿、卢生等入海未至蓬莱山就遇风波而还。
汉武帝五次出巡,都来到此地,并且七次遣方士入海求蓬莱中的安期生及其属相。但最终未能找到他,如今天台山上的望仙台仍然保留着秦皇汉武寻访圣人的痕迹,而原有的祠堂遗址依旧存在。
历代骚客文人们也对他青睐有加,如李白数称他为诗作所云:“终留赤玉履,东上蓬莱路,不待疾风吹扬尘埃远。”宋陆游也有诗赞誉其隐逸生活:“长歌行”曰:“我昔东海上劳餐紫霞亲见绿云间飞鸿踏雪初晴空自言非凡情”。
然而,与世人的认识大相径庭的是,这位并不仅仅是一位隐士,更是黄老哲学的传承者,有自己的理想和经纬才智。他与世隔绝,不愿意参与政治,因为当时实行法家的治国思想,而他的黄老无为政策却无法得到采纳,最终选择隐退。而蒯通善齐人的话又提醒我们,他曾尝试向项羽推荐自己的策略,但项羽不能用其谋划,因此两人最后都不肯接受封赠。
苏轼的一首诗将这个故事概括如下:
“本策士平日交,
蒯通重瞳子。
尝干隆准公,
不见隆准君。”
尽管没有机会施展抱负,但他的影响力却延续至后世,其门下盖公以黄老无为术辅佐汉相国曹参,为文景二帝时期开创辉煌局面,让中国历史舞台多了一抹深邃色彩。
标签: 道家语录经典语录带解释 、 道家五术 小说 、 《论语》十大名句 、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 老子道德经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