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神话的内容大概是说,远古时天地浑沌得像个大鸡蛋,而盘古就生长在这个大鸡蛋中。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和地开来,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天地当中,智慧超过天,能力超过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伸长一丈。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极高了、地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极长了。盘古担心天地还会再次融合,就每天不眠不休地用手撑着天,用脚踩着地。体力总有用尽的时刻,终于,盘古累垮下了。
盘古临死时,呼出的气成了风和云,声音成了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四肢五体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道路,肌肤变成田土,头发和髭须变成天上的星星,皮肤上的汗毛变成草和树木,牙齿和骨头变成金属的矿物和岩石,和骨髓变成珍珠和美玉,流的汗变成雨,……盘古用他的身体化成世界万物。
史籍记载
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国神话中的世界的开始,盘古神话始见于《艺文类聚》所引三国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盘古神话虽未见於先秦古籍,但它和《山海经》所记的烛龙神话却有相似之处,或者就是这一神话的演变。到明末周游写《开辟衍绎》,盘古手里又给加上了斧头和凿子这两件劳动工具,故事内容发展为包含劳动开辟天地的观念。有关盘古的神话,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民间也广泛流传。苗、瑶向来崇奉盘古,把盘古看作自己的祖先。壮、侗、仫佬等民族也盛传盘古,把盘古看作开天辟地的人类始祖。“今南海有盘古氏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氏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
远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在有壮族先民居住的海南一带,就有追葬盘古氏之魂的“墓地”;特别是当时作为壮族聚居之地的桂林(治所在今柳州市东南),竞立有盘古氏的庙宇,人们为之“祝祀”。可见盘古在古代壮族人民的心目中也是很受崇奉的形象。
有一篇神话的大意是:最初天地浑沌象一个大鸡蛋,盘古就生存在中间,后来大鸡蛋爆裂了,于是天地形成了。日月、江河、风云、草木等等是盘古死后身躯分化而成的:“气作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目、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狱,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虻。”
这种说法,古籍文献也有记载。如“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桂西一带,今天还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标签: 正版道德经 、 道德经经典语录 名句集锦 、 24字静心口诀 、 道德经中最有哲理的名言 、 《道德经》全文注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