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融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前会长道家最厉害的人物象征

在甘肃天水县出生于1936年6月的任法融,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在贫寒的家庭中成长。他的外祖父是一位清末秀才,对儒学有着深厚的造诣,这对任法融产生了重要影响。1943年,任法融7岁时开始学习读书,并在1950年因家庭困难而放弃学业。在家中,他从母亲那里学习儒家四书,并逐渐增长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1952年,19岁的任法融到陕西陇县龙门洞游览,这里不仅环境幽美,而且是元代著名道士丘处机得道的地方。他被这里所吸引,决定留下并与当地的道士们生活在一起。随后,他正式入道,并拜全真龙门正宗廿八代玄裔王嗣林为师。

王嗣林擅长斋醮和经韵,但任法融并不满足于成为一个经忏道士。他认为,经韵只是表达仪式的一部分,而真正重要的是修真体内、延年益寿以及理解宇宙和万物之间的关系。他因此专注于阅读和研究《道德经》、《南华》、《四品》等书籍,以期获取更深层次的理解。

1955至1958年的三年间,任法融利用休息时间细读这些书籍,为自己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背景。在此期间,他还曾参加全国青年代表会议,为陕西省青年代表。

1964至1966年的两年间,任法融继续深入研究《 道藏精华录》中的高人注释。这使他对《 道德经》的理解更加全面。此时文化大革命爆发,大部分寺院遭受破坏,但任法融仍坚持在楼观台,与其他弟子垦荒种地以维持生计。

1978年之后,当党和政府恢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后,楼观台重归其本身管理。1980年代初期,由于资金短缺和建筑损毁的问题,一些古老建筑需要重建。当时担负起募集资金、招工维修工作的是一位名叫梁宗和的地主兼佛教徒。然而由于梁宗和过世,没有人能接手这项任务直到1990年代初期,一位名叫张明哲的地产开发商接手进行了重新设计与建设工作。但到了2001-2003年的几年里,该地区再次出现土地开发问题,使得该地区面临着新的挑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