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融,原籍甘肃天水县,生于1936年6月。家中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他是三兄妹中的幼弟。在他的外祖父影响下,他的父亲也通读儒家四书,并常阅读佛、道教经典书籍。1943年任法融7岁时入乡塾读书,1950年14岁时因家庭生计困难而废学,在家习农事并从其慈母课读儒家四书。
1952年3月,19岁的任法融到陕西陇县道教宫观“龙门洞”游览。这座山清水秀,以元代著名道士丘处机得道之地闻名。他在这里见识了朴素善良、勤于修行的道士们,便请得该观监院同意留居,每日随道众干农活,闲暇时借阅道书。渐渐地,他对道教产生了信念,与之结下不解之缘。
1964至1966年间,任法融认真阅读《道藏精华录》中所载60余家的高人对《 道德经》的注释,这使他大为开阔了知识视野,对《 道德经》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在十年的浩劫期间,他们的生活十分困难,但任法融心胸豁达,不放弃研究和写作。他决定用道教义理重新注释《 道德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党和政府拨乱反正,一切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认真贯彻落实。楼观台重归自我管理。在1980年代,他担负起募筹资金、招工维修楼观台的事业,同时利用间隙时间继续注释《 道德经》。五年的努力之后,他完成了这部工作,并在1988年由陕西三秦出版社发行。此书以数千年的正统观点注释老子的自然哲学,使它成为当今研究老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
除了此书以外,还有其他几本同类作品,如《太上老君养生十四字诀》,以及对黄帝阴符经和周易参同契的注释等。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传播和保护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易学与医学方面的智慧,为世界各地讲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艺术品质体现在他的墨迹上,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他宽广的心胸、施善于众、普济苍生的精神,以及深刻的人性关怀与对自然万物深厚的情感。不论是在诗文还是在艺术创作上,都能看出他那独特而纯粹的心态,没有多余的心思去追求虚荣或利益,而是直率且平易,让人感到亲切又庄严。
标签: 道教入门三本书 、 道德经1-81讲解完整版 、 道德经81章原文及译文 、 道德经感悟文章800字 、 道家经典语录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