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北宋时天台人,以道教著称,是中国道教南宗紫阳派的创始人。
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但因事被贬谪岭南。他在成都遇到一位仙人(有说法是刘海蟾)授予道法,并著书立说,传道天下。百岁大师逝世前留下《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
张伯端的思想可分为三个阶段,大约以他的三本著作为界:《悟真篇》代表早期的出儒入道思想;《禅宗诗偈》(即《悟真篇后遗》)代表中期思想,以彻了禅宗性学为归宿;《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代表晚期的转变,而正式酿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内丹学说。
他主张以内丹修炼达到长生不老,他认为修命和修性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在修行上,他反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而主张“大隐隐于市”。“先以神仙命脉诱其,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最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悟真篇》,这是一部系统阐述内丹学说的典籍,其中提出了四个炼养阶段: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此外,还有《金丹四百字》、《禅宗诗偈》,以及晚年的私房秘籍——《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虽然张伯端并没有亲自创建学派,但在他去世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派,被尊称为南宗五祖之一,其弟子石泰继承了他的衣钵,并将其理论推广开来。至今,这些理论仍然影响着中国道教中的内丹研究和实践。
标签: 道家经典成语大全 、 老子帛书版为啥不被参考 、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诵读 、 道德经81全文及译文 、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