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故事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学的天然奇迹

在70年代末,我对《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的研究中,提出了“秦汉新道家”的概念。1981年,我在《文史哲》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论秦汉新道家的文章”,并于1984年出版了集结有关论文的书籍《秦汉新道家略论稿》。尽管这个概念曾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但真正接受并使用这个名词的人并不多。而与此同时,也有人开始探讨黄老之学,包括吴光的《黄老之学通论》,丁原明的《黄老学论纲》,以及胡家聪、白奚和陈丽桂等人的著作,这些研究者从战国时期的黄老思想讲起,并包含了秦汉时期的“黄老道家”。我的所谓“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黄老道家也是我提及或思考过的话题。

在文献中,“黄老”一词,有着确凿的事实依据,《史记》就曾提到申不害之学、“本于黄老”,韩非也将其归功于 黄老,以及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等人都学习了以 《 老子 》 为核心 的 黄帝 道德 之术,以 发展 和 传播 其 思想。这不仅是说 “ 黄 老 之 言 ”,还是称赞 “ 黄 老 之 术”,甚至被称为 “ 黄 老 之 学”,实际上都是指向那以 《 老 子 》 为 核心 的 道 家 思想,它们突出的是在前置加上了一个代表古代文化英雄人物——黃帝。

随着黃帝傳說越來越多,从战国中后期开始,关于黃帝書籍也相继出现,如記載於 《 漢書·藝文志 》 中的一二十七種冠以黃帝君臣名的小说,其中大多數可以歸入於「雜而多端」的道家學派,這些作品主要由當時的人物創作,並與 《 老 子 》 相似,是戰國時期的人根據 《 老 子 》 的基本思想而創作出的。在近年來出土簡帛材料中,有許多被認為是屬於黃學思潮的文獻,使得我們對黃學知識有更多進一步理解。毋庸置疑,黃學是道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戰國至漢初期間發展最為盛行的一個階段,以 《 老 子 》 為核心 的 道 家 思想,在這個過程中創造並包含了一系列關於古代智者的各種思想和學問,這體現了儒家的包容性和開放性。

由此可見,“秦漢新道家”與“黃教”、“玄學”等術語,其實用途廣泛,不僅能夠反映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更能夠揭示該時代中國哲學文化背景下某些流派間相互影響的情況。这种影响往往体现在不同流派之间思想内容上的交融与发展,而这些交融又常常伴隨著新的命名或稱呼,用以標誌著一段時間內特有的精神狀態或者思想趨勢。此外,由于历史演变中的不断发展,每个时代都可能产生新的理念体系,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新"阶段,即所謂"魏晋、新唐、新宋"等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其独特性的发展历程和内涵。

总结来说,“秦漢新道家”的概念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视角来认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各种宗教信仰观念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出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对于个人生活方式及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了现代社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