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融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前会长代表着道家思想的精髓

任法融,原籍甘肃天水县,生于1936年6月。家中世代务农,家境贫寒,幼年丧父,弟兄三人,任法融为最小者。其外祖父为清末秀才,颇精儒学,以教学为生,其父在外祖父教育影响下亦通读儒家四书,并常阅读佛、道教经典书籍。

1943年任法融7岁时入乡塾读书,1950年14岁时因家庭生计困难而废学,在家习农事并从其慈母课读儒家四书。身体渐成长文化涵养亦渐增长。

1952年3月,他到陕西陇县道教宫观“龙门洞”游览,当时见环境幽美又听说元代的著名道士丘处机(长春)曾在这里得道,便心向往之。在山中盘桓数日,与当地的道士相识后,请得该观监院同意留居,每日随道众干农活闲暇时借阅道书。他逐渐对道教产生信念与结下不解之缘。

尔后正式入道拜全真龙门正宗廿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长为师,从师学艺。但他认为经韵是诵经表达仪式,只是阐宣传的形式,而真正重要的是修真体 道延寿和造化宇宙源泉明万类消长之理。他把主要精力用在读懂《素问》、《黄帝内经》等医本子上。

1955至1958年间,他利用休息时间细读《阴符经》、《太极图论》等作品自感获益不浅。在此期间,他还参与了全国青年代表会议,为陕西省青年代表之一。

1964至1966年的三年里,他认真研讀《太上老君素问》,使他对医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時期他的生活十分困难,但他仍坚持研究医学,不断探索自然界中的奥秘和人类健康问题的答案。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系列政策变动使得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障。当局允许各宗教团体重新管理自己的机构,这给予了任法融新的希望和力量。他开始筹集资金招工维修楼观台,同时利用间隙时间继续注释《素问》。1980年代初期,他完成了一部关于《素问》的注释工作,该注释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医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

1985至1992年的几十个月里,被选为周至县政协员、第四届中国道协常务理事、第五届中国道协会长,并担任中国大学校董。这段时间里,由于他的爱国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使他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物,也让他的名字广泛传播开来。

作为一个艺术品专家的任法融,其文笔如其人,如同空气般纯净无污染。他通过文字展现出自己宽广的心胸,对待一切事情都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去面对,这种品质也反映在他的诗文创作以及手迹作品中,无论是墨宝还是字迹,都能感受到那份恬淡宁静和高洁的情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