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之际,万物经过夏日的炎热后,开始收获成熟。天气渐凉,风起云涌,地气清肃,万物明净。人们应顺应秋季的气象,有所收获,以内心平和安静为佳。秋高气爽,但也需警惕寒露和早晨的急切之感。
人生于天地之中,与四时相随,因此养生者须谨守阴阳和合、顺应时令的原则。在秋季,这意味着要收敛精气,让心志安定宁静,以避免被秋杀刑伤之气所害。此时宜顺其收敛而非外散,使心神意志与秋天的清肃相和。
若在金秋三月,不遵循收敛清降之道,而仍旧依照夏日习俗行事,将会违背自然法则,最终导致肺金之气受损,在冬季因肺金过度耗尽而失去功能,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月令》记载了六个重要节令,每个节令都有特定的变化,如立秋、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 秋季的大致状态。这些变化对养生至关重要,因为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并适应自然界的变迁。
西方医学认为,大多数病症都是由脏腑失调引起的,其中尤以肺为主。因为肺主皮毛,对于防御外邪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西方文化中,也有关于五行(土、木、火、金水)相互作用的一些说法,其中金属(金)的特性是坚硬且易碎,这也是为什么在饮食上应该注意辛辣不宜过量,以免损伤肺部。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大自然进入燥热阶段时,就会出现咳嗽等症状,因为这可能是身体试图排出体内积累的毒素或其他不良物质。当这个过程发生得太快或者太猛烈时,就可能造成严重的问题。如果能正确理解并应用这些原理,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健康,并享受美好的生活质量。这就是顺应自然法则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