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读:哪吒的魔与仙之旅——佛语友情版《哪吒之魔童降世》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爆炸性口碑和票房不仅打破了翻拍电影常见的“魔咒”,更是将道教文化深植于观众心中。从元始天尊施下的天劫咒到太乙真人的贪杯,以及丹书黄纸中的傀儡符和换命符,再到解锁乾坤圈的急急如律令,这些元素都充满了浓郁的道教韵味。
熟悉道教文化的人知道,“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一句反抗命运的名言,出现在老子西升经、葛洪抱朴子、高氏悟真篇及真气还元铭等多处。影片中的小哪吒说:“去你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没有什么是注定的,自己的命自己说了算——这是“魔丸”转生的哪吒给“灵珠”敖丙的道理。
这样的设定让人联想到老子的《道德经》,其中提倡善恶、美丑并非绝对,而是一体两面的存在。“大直若屈,大白若辱”,我们内心固执的是非善恶的绝对判定,但谁能保证不是我们的成心偏见?影片中的“灵珠”代表着美好与正义,是“仙”,而“魔丸”则代表着丑陋与邪恶,是“魔”。
敖丙化生的小哥哥温文尔雅、谦逊有礼,对待师长体贴父亲知恩图报,简直集所有好孩子优点于一身。而另一方面,小哪吒虽然外表为妖怪但内在单纯缺爱,当知心母亲戳破他的窗户纸时,他发泄出委屈和希望。这个逻辑叫人心疼,但也证明赤子之心单纯无比。
最终,小哪吒明白父亲爱后,也接受了父亲教导,靠自己决定自己是谁。在陈塘关之战中,“灵珠”的敖丙扮演了一次错误角色,而小哪吐选择拼尽全力拯救百姓。这一刻,“灵珠杀人”, “魔丸救人”,善恶不再纯粹,如同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只有通过彼此才能实现真正完整。
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一切事物既非完全黑亦非完全白,每个人都拥有自主选择成为何种存在的权利。正如影片中他们,在认清自我后勇敢选择做自己,并最终改写了自己的命运,让“我命由我,不由天”。
标签: 道德经完整版 、 道德经第二十章全文及译文 、 书道法自然 、 道家经典 、 老子道德经81章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