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之际,万物经过夏日的炎热后,开始进入收获的时节。阳气渐下,阴气清肃,此时天地间风声急切,地气光明,万物秀美。人们应顺应秋天的气候,有所收获,以内心平和安静为佳。秋高气爽,但也需注意寒露而不让其侵入室内,以保持安宁。
人生于天地之间,其生长与四季变化相随。在秋季,我们应顺应自然之法,即养生之大旨。在此期间,让心志安定宁静,可缓和秋杀刑伤之气。此时宜反其酷热外散精气,而顺其收获敛降之气作涵养阴精之行,即收敛精气神,使秋天的清肃之气得以平衡。
若心无外想则不躁,意不外思则志平,那么肺金之氣便能清宁,这正是顺应秋高、收敛肃降的金秋大道理,对于人身来说,是摄养收気之法,与自然法则相符。
如果在金秋三月,不遵循清肃收敛、敛降原则,而继续夏日习惯,那么必将违背 秋令,将损伤肺金过多,在冬至时期,因肺金不足而废弃,最终导致水生的不足,从而造成飧泄证等疾病。
《月令》中记载了立秋之后的一系列变化,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规律和对人的影响。例如,当雷声开始回音时,便是积极准备着结束一段周期;当草木黄落并且豺祭兽的时候,则是告别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
西方白色与肺相关联,它们共同主管皮毛,并通过鼻子来宣布消息。而辛味入肺,可以帮助宣发太过,但过度使用辛味会使筋脉柔软,因此要谨慎调配五种味道,以保持骨骼坚固、筋肉柔软、血液流通以及腠理紧密。
在西方文化中,一直认为风疟常见于这个季节,因为凉风可以驱散暑热。而当汗不能排出体表,如同夏天一样,那么到了秋天,就可能发展成风疟。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注意湿邪,因为它会束缚皮毛,如果到了冬天再加上寒冷,就容易引起咳嗽问题。
燥性如金属般强烈,所以说燥合乎金。而辛味与金属有关,它能滋养皮毛,并通过鼻子来宣布信息。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应该注意到燥性的运用,以及如何调整我们的饮食以适应当下的环境条件。
标签: 道家经典之作 、 24字静心口诀 、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逐句及注释 、 壮阳增大增长咒语 、 三字经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