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之际万物皆需仰望中元节的风俗习惯探寻其深远的寓意和象征

在中元节前夕,妇女们热情地参与面塑活动,这一传统习俗在晋北地区尤为盛行。家家户户蒸花馍,邻里朋友齐聚一堂。一切从头开始,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身份(包括已婚女儿和孙辈、外孙及媳妇等)捏制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则是平型的“面羊”,希望他们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是捏型的“面人”,寓意着儿孙满堂、福寿双全;而送给平辈的是鱼型的“面鱼”,象征着连年有余。不过,如今已经不再严格遵循这些规矩,每个人都能自由创造各种造型如羊、虎、牛、鱼、兔或人形。

除此之外,还要制作瓜果桃李莲菊梅等多种形状的小花馍,用以装饰,并点缀以精致的手工艺品。这一切都是农家妇女展示她们手艺的一个平台。而放河灯则是另一种欢乐活动,在黄河畔男女老少齐聚观赏各色彩灯漂移,小孩子们竞相追逐自家的灯,看它漂到哪里去。老太婆们则边念经祷告边望着流动的灯光,心中充满了善意。

照佛教中的盂兰盆会来看,放河灯只是中元节的一部分,而在民间,它却是一个重要的仪式。在这一天,人们用底座上的灯盏或蜡烛放在水域中,让它们随波逐流,这是一种普度亡魂和孤魂野鬼的情谊。现代作家肖红在《呼兰河传》中曾这样描述:“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人,不得托生,只好在地狱里苦苦寻找生的路。”这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人们会如此重视这一善举——因为它可以帮助那些无处安身的地府之灵找到归途。

此外,在这个时刻,人们还会祭拜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入田间,以烧纸后的五色碎条绕裹于庄稼穗上,以避免冰雹侵袭并确保丰收。此外,一些地方还会前往后土庙进行祭祀,而定襄县则习惯将麻谷悬挂门首。在南方,则更为常见的是对亡灵进行祭拜,这一习俗已经遍布华人的每个角落。而有些地区,则选择在七月十四日过这一特别日子。(编辑:传统节日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