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传统婚嫁习俗在自然风光中延续农村15-20万二层别墅成为新人居住的背景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羌族的男女婚姻习俗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的原则。他们强调门当户对,亲上加前,即选择配偶时要考虑双方家庭的地位和背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这种自主婚姻逐渐被接受,但传统的婚礼仪式仍然得以保留。

羌族人举行两大重要仪式:订婚与结婚。在男子对女子产生好感后,他的家族会准备一份礼物,并通过媒人的帮助向女子家提亲。如果女子家同意了这次提亲,那么媒人带着这些礼物将前往女子家进行“许口酒”的庆祝活动。这通常是数个月或数年的过程。

之后,在“小订酒”结束后,男方家族会再次派遣媒人携带更多礼品前往女方家,以此作为正式订婚的标志。在那里,他们将举办一个盛大的宴席——“大订酒”,邀请所有近亲朋友参加,并向女方家庭索取其生辰八字,以便通过释比来确定吉日。此后,两家的成员开始筹备隆重的大喜事——结婚。

整个结婚程序需要持续三天,因此通常选在农历十月初一之后至腊月期间进行。那时农作物已经丰收,而冬季正值农闲期,有足够的时间用于筹备和庆祝。结完婚后的晚上,将举办名为“花夜”的娱乐活动,为新人们安排了一系列欢乐时光。该活动包括咂酒、盘歌比赛等多种形式,是一次充满活力的庆典。

最后,在新娘告别她的家庭并踏入丈夫家的那一刻,她们必须哭泣,因为这是她们离开童年生活、迈向成年世界的一刻。一旦她进入丈夫家的门槛,一场神圣而庄重的仪式便开始,其中包括驱除邪气、祈求幸福以及迎接未来的伴侣。她们还必须在神龛前行拜跪表示愿意成为夫妻,然后才由男性亲友相继到来,他们共同参与各种庆祝活动直至谢客日。当第三天到来时,新郎及其兄弟将背负着食物回送给新的媳妇,让她回到父亲母亲身边,从而开始新的生活旅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