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茱萸与菊花:探索元宵节PPT中的文化内涵,反复体现佩戴茱萸和簪菊的意义。茱萸作为重阳节的重要标志,被称为“辟邪翁”,而菊花则以其延寿之效闻名于世,称作“延寿客”。在唐代,人们热衷于佩戴茱萸,以避难消灾;同时,他们也喜欢头戴菊花,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在清代,北京地区的人们将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以解除凶秽、招吉祥。而宋代,则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形状来相赠佩带的风俗。
然而,与端午节中雄黄和菖蒲相同,重阳节上的茱萸也有除虫防蛀的作用。由于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时分,一段时间内天气回暖,而秋雨潮湿且秋热尚未退尽,此时衣物容易霉变,同时桂花盛开,因此民间称之为“桂花蒸”,需要防虫。因此,有小毒且具除虫效果的茱萄制成的小囊,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形成的一种风俗。
不过,从宋元之后开始,佩戴茱萄这项习俗逐渐稀见,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未来生活给予更多期盼,以及对长生延寿祈求日益增长,使得追求长生与延寿的心愿超过了避邪消灾的情绪,从而使得“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超越了“辟邪翁”(茱 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