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葬尚未普及的古代,土葬成为当地居民选择的丧葬方式。人们不会选择偏远山区,而是将坟墓设在田间或村庄附近的小山坡上,以便于棺木的运输。过了四到五年后,逝者的亲属会对坟墓进行开挖,以检查骨骸是否已经完全归土化。
亲属通常指的是逝者的子女,如果无子女,则可能是侄子侄女或者孙侄子侄女。在秋季干燥时节,少数人则选择清明时节来开坟,这取决于个人的习惯和需求。如果骨骸还未完全腐烂,即使重新填土,也会在几年后再次开坟检查。
如果骨骸已经基本完成归土化,但仍有少量腐肉附着于之,那么亲属就会使用砂纸擦洗干净。如果污泥过多,有些人会将尸骨带到河边清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到人们在河边谈笑自若地洗涤遗体。
经过清洗和熏干燥后的骨头被放入所谓的“金罐”中。“金罐”并非真正由金制成,而是一种本地人对迁坟用的瓦罐的称呼。这些罐子的高度约70厘米,直径为25至30厘米,它们底部覆盖一层红布,然后放入煮熟的人骨,再覆盖一层红布,并最后加盖陶制的盖子。
每当“金罐”即将被安葬或已安葬时,都会伴随着炮竹声响。此外,在安葬过程中,还需要筑起一个圆形的小丘作为标记,用细竹竿或木条插上白色砂纸作为草标。而祭台上则摆放三牲用于祭奠亡灵。
迁坟地点通常选在风水好的崇山峻岭,因此也解释了为什么扫墓者需要爬高且陡峭的地势。在风水先生方面,他们收费金额因人而异,一般为50至100元,有些更贵甚至达到1000元以上(尽管超过2000元的情况非常少见)。
撰写这篇文章旨在客观介绍我家乡的一些独特风俗习惯,为好奇心驱动的人士提供了解探索机会。这一切信息都是通过与父亲电话咨询后获得的,当时母亲极力劝阻认为没有多少人感兴趣。但我坚持认为,这不仅是一个研究问题,而且是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不应以狭隘眼光看待。
标签: 老子道德经全文解释 、 道家七劫 、 道德经全文内容 、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原文 、 老子道德经全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