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中,佩戴茱萸和菊花是两大亮点。茱萸被称为“辟邪翁”,而菊花则是“延寿客”。茱萸不仅是一种可食用的果实,而且还是一种药材,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因此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将茱萸装入囊中或作香袋带着,以此来驱散邪气。在唐代,这一习俗非常流行,不仅妇女儿童都会佩戴,也有男子参与其中。而且,在清代,人们还会把菊花的枝叶贴在门窗上,以解除凶恶之气,并招引吉祥。
除了佩戴茱萸和菊花,还有一种风俗是在宋代时期,将彩缯剪成形似茱萸和菊花的图案,用以相互赠送并佩戴。这一习惯与端午节中的雄黄和菖蒲类似,都有除虫防蛀的作用。在过往时代,由于秋季湿润多雨,加上桂花盛开,此时衣物容易霉变,所以需要通过这些方法来防止虫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俗逐渐淡出民间生活。其原因可能在于重阳节文化对避邪消灾的关注逐渐减少,而转向追求长生延寿的心态更加强烈,因此“延寿客”(菊花)的地位越发显著,而“辟邪翁”(茱萸)的重要性随之下降。此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未来充满期待,从而对长生不老这种超自然愿望更为青睐。
总体来说,重阳节上的这些传统习俗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于健康、福祉和生命力的追求。尽管这些习俗现在已不再普遍,但它们仍然是一个了解过去文化与价值观念的重要窗口。
标签: 马王堆版《道德经》 、 太上感应篇原文全文 、 道家五术 小说 、 道家最著名的经典著作 、 十字真言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