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熟悉海南黎族的独特居住形式——船型屋?这不仅是黎族人传统的建筑样式,也是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文化特色的一种方式。今天,我们要探索这个在海南地区如此受欢迎的人文景观。
自古以来,黎族成员通常同姓相聚,他们的村寨多建于山坡边缘,这些地方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可用的建筑材料都影响着他们的居住方式。在这些因素的指导下,黎族创造了以茅草为主要材料的手工制作房屋,其中最著名的是船形屋。
据说,3000年前的殷周时期,当时的祖先们乘坐木船漂洋过海,在经历了许多困难后来到了美丽富饶的地球上的一个角落,即现在我们所说的海南岛。为了纪念那段艰难旅程并对祖先表示尊敬,他们将木船改造成避风挡雨的地方,这些改造后的房屋就被称作“船形屋”。
搭建一座黎家茅草屋需要原始而简单的手法,用竹木捆绑制成框架,然后用泡发后的稻草根和红土混合物粘在上面。一旦墙壁完成,就开始修筑顶盖,该顶盖由茅草和竹条构成。传统上的每栋“船形屋”高约3-4米宽2米左右,以竹木为支撑层,茅草覆盖顶部,并在地下铺设有木板或竹子,以防潮水侵蚀并防止火灾。
随着汉族移民涌入以及生产力的提高,对于这些原有的生活方式进行了一些调整,使得这种结构逐渐演变成低矮且斜伸到地面的设计。此外文献记载显示:“当那些居民与汉人邻里时,将檐下的部分开辟门户,并用编织好的木材作为围栏,加上泥土涂抹,让它看起来像小舟。”随着时间推移,不同民族之间互动日益频繁,对住宅需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如使用圆拱状屋顶等设计元素。这使得房屋更加耐风化且便于重建。此外,由于热带气候导致人们更喜欢户外活动,所以前后庭院常常加装廊桥,为双重功能提供空间:既可以用于生产副业产品,又能成为晚间休息享受凉爽之地。
苗族民居也有类似取向,有时候也采用类似的设计。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会选择圆拱造型,因为这样做可以抵御台风,同时拆除和重组较为方便。而由于其多种优点,这样的房屋才能够流传至今。
标签: 《道德经》全文朗诵讲解 、 道家打坐的正确姿势 、 书道法自然 、 《道德经》第一章翻译 、 道德经四字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