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由来白露秋思里摇曳的情韵

当处暑后残余的最后那点炎热也被凉风驱走,最怕热的人也缓缓将扇子收起的时候,白露时节便到了。这个时节标志着秋天的到来,是一年中人们感受到寒冷与温暖交替的转折点。“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从这时起,便一夜凉过一夜,晨起草木上就可以看见凝露了,因此得名白露。西晋文学家左思曾这样记录这个节气:“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这种描述充满了力量和生机。

在这个季节里,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这种切身的体验往往激发人们的情绪波动,让人心头意绪交错纷杂。在明代画家唐伯虎的一幅《秋风纨扇图》中,可以看到一个仕女站在庭院之中,她正准备收拾手中的纺锤,这个姿态无声地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不舍。她静静地凝望着那些即将落下或已经落下的树叶,有人曾问“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样的情感似乎就在她的眼神中传递出来。

在现代中国画家的作品中,也有类似的描写,比如何家英在她的《秋冥》中描绘了一位少女独自坐在满是落叶的小林间,她的心情复杂多样——既有思念、回忆、憧憬,又有惆怅和忧伤。这幅画以温暖而丰富的声音讲述了一个女孩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无论是在唐寅创作于数百年前的作品还是今天,都能找到共同的情感语言。

白露是一年四季最温润的一个时刻,它让我们放慢脚步,不急于奔向冬天,而是享受夏日尚未完全消失带来的美好景致,就像老树用笔勾勒出的《白露》,捕捉了一片莲湖边小屋里的宁静场景,那里的荷花虽然已然凋零,但依旧散发出淡淡的香味,与诗人白居易留下的诗句相呼应:“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此外,在元代赵孟頫创作的一幅《鹊华秋色图》里,我们看到了田园生活悠长且宁静的画面,其中远山近水相映成趣,让人仿佛能够闻到农夫辛勤劳作所散发出的汗味和泥土芬芳。在戴树良的一幅《白露》作品中,我们又一次回到故乡,那里的清晨孩子们斗蟋蟀玩耍,以及大人们慈爱目光下的安详场景,让我们记得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属于这样的美好时代。

“然而,在这‘胜却人间无数’的大自然盛宴之前,我们是否已经习惯于欣赏这些简单而纯粹的事物呢?或者说,我们是否还愿意沉浸其中,以一种更加接近自然、更为真实的情怀去体会这一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