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过年的风俗习惯不仅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也充分展现了地域特色。在这里,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主要有两个习俗: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清洁整顿家中环境,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大早起床进行家庭卫生大扫除。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以示迎接新的一年的干净与整洁。
祭灶,也就是敬灶王爷的小年。现在这类风俗已经不多,只有少数人在小年晚上将饺子放在锅台角落,用红筷子表示祭奠。这也是唯一保留到今天的小年习俗。
到了大年三十,这是最隆重的一天。在老辈眼里,上午要去墓地请安前人的魂魄;贴春联、窗花、年画等;守岁迎接新一年。此时全家人凑在一起吃夜饭,有好酒好菜,全都是为吉祥话语准备的。特别是新媳妇说话更需小心,不可乱说,比如“挣了”代替“碎”,因为蒜和散同音,不能说“散”。
初一醒来首先拜父母,然后包饺子,其中放硬币的人数比家庭成员多两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吃到钱。而且,第一碗一定给长辈食用,最终由谁吃得钱最多,被认为是今年最福利的人。
走亲访友从初二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闹元宵,再到十六送礼。每个过程都有各自独特的情感和意义,如走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或是在正月十五蒸面灯照福。
正月十五,即上元节,也称为蒸灯照福日。在此期间,还有一种叫做“属”的习惯,将十二生肖中的每一个形象塑造出来,并且放置于不同地方以避邪带来幸福,比如圣虫(龙)代表剩余丰收,而鱼则代表水果丰收。金蟾则预示着粮食储藏安全,而鸡则象征着五谷杂粮完好无缺。此外,还会根据晴阴、雪风等占卜一年当中的丰歉兴衰。
最后,在正月初七这一天被称为人类之日,因为东方朔《占书》记载女娲创世造人于此日,因此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要擀细面条并包饼,为孩子们祝愿平安顺遂、健康快乐。而文人墨客也喜欢在这一天出游登高赋诗,以摆脱瘟气、丢弃晦气、新的一年的顺利与幸福。一帆风顺。但这些讲究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如荣成地区改为一鸡、二犬、三猫四盐、五马六羊等不同的主示日安排。
标签: 大道至简无欲则刚翻译 、 道德经原文知乎 、 天道40句经典语录 、 老子道德经全文朗读并解释 、 道德经里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