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在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阿公阿婆教孙子讲客家话的故事

阿公指着壁虎的卡片,认真地教孙子说:“孙子,里扎系壁蛇里,其烧的爬墙的!跟我读一次:壁~蛇~里~”

阿公接着指着肥皂的卡片,说:“孙子,这就是番碱,平时洗身用来搽身子的就这。跟我读一次:番~碱~”

阿公又指着苍蝇的卡片,“好认真地”告诉孙子:“这叫乌蝇,是一种害虫。”

接着,他指着蚯蚓的卡片,“哼”了一声,“这条叫做蝖(xuan)公,你爷爷平时就用它来钓鱼。跟住我读一次喇:蝖(xuan)~公~”

他还指着钥匙的卡片,对孙子说:“这是锁匙,用它转屋开门。”并要求孙子“跟崖读一次喇,锁~匙!”

然后是螃蟹、膝盖、三轮车和勺子的名字,每次都要让孙子“跟崖读一次”。

兴宁县内的一位阿婆也拿出一张卡片,上面有图案,她对小朋友们说:“这个是‘锁屎’,开门用的。”

接下来,她展示了其他几个词汇,如“王 擦”,意思是打扰人;“扫把”,用于扫地;还有“圆 笔”,写字用的笔尖;以及一些其他常见客家话词汇。

通过这些例句,我们可以看到客家话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它不仅包含了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物品,还包括了自然界中的生物,以及一些社会文化上的概念。如果从小将这些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下去,那绝对是一件好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