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元宵节小年的甜蜜传承与璀璨光芒

旧历的“年”从腊月廿四夜的“送灶”,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结束,乃是世界上时间跨度最长的节日,而元宵节则把“年”的气氛推向高潮。它是中国的狂欢盛会,《昆新两县合志》记载:“上元节,鸣金达旦,曰闹元宵。”这段时期主要活动是灯会,因此民间又称之为“灯节”。《昆新两县合志》还指出:“上元,挂点灶灯,凡三夜。”直至正月十八收拾完毕。

在此期间,我们可以见证昆山街道上的辉煌灯火,如繁星般洒落地面。舞龙、舞狮、高跷、湖船游览以及江南丝竹在街巷中活跃,小孩子们拖着兔子灯和鸟兽形状的小灯四处奔跑嬉戏,这些都持续了通宵达旦,不绝于耳。

城隍庙看灯,是昆山特有的习俗。在那里有一盏名为“大珠灯”的巨型琉璃球,上面装饰有各色流苏。这盏特殊的灯平时悬挂在大殿梁下,只有在元宵夜才放下来,让群众近距离观赏,为居民所珍爱。

清代时期,还有儿童扮演戏剧角色的角色追逐纸团团转,这被称作“走马灯”。后来,由于过于奢华,它被淘汰,并被六个立面的彩绘戏曲或传奇人物纸人取代,其中利用蜡烛产生热气,使得这些纸人自动旋转——就是我们今天仍能见到的“走马灯”。

据老一辈回忆,在城区南街曾经有一个名叫木匠公所的地方,其成员以技艺精湛著称,他们表演龙舞技巧令人瞩目。人们尊他们为“老龙”,周边各乡村都闻其名,有时会邀请他们去表演或比赛。此外,《昆新两县合志》还记载:“上元,各乡社庙设桥塔燎照”,显示即便是在偏远地区,也充满了庆祝活动。

正仪镇小港里的虹桥和太平桥,每年初九晚就开始竖起高高柱子,每个角落安置八层八角形的彩色玻璃窗户,每个窗户内挂着8盏彩色玻璃窗户,一共64盏,将整个区域照亮如同一座闪耀的塔楼,所以人们称之为塔光。大约持续至十五日止。

此外,在这一天,我们也可以看到妇女们参与传统习俗——走三桥,以求健康和福祉。而这个习俗虽然现在不仅限于这一天,而且已经成为生日庆典、婚礼喜事等各种重要场合的一部分,不仅限于妇女,也包括男女老少都可参与。甚至出现了一首新的民谣:

" 元宵夜走三桥,上桥走,

万病无有;

小囡走三桥,

聪明读书好;

小伙走三桥,

事业步步高;

姑娘走三桥,

青春更苗条;

老人走三橋,

童颜永不老"

根据古籍记载,在这个特别的时候,全体乡亲云集巴城寺烧香祈求丰收并占卜吉凶。此外,此刻通常要吃一种白糖圆子,即今日已知的事物中的宁波汤圆。但也有的人选择食用馄饨。在一些地方,如张浦、千佛潭淀山湖以及其他北部地区的人们,则喜欢食用扬糊涂,即米粉中加入多种蔬菜肉类豆制品做成的一种美味羹菜。此外,还有一项文化活动直接与文化相关,那就是打问答游戏(即打灯谜)。这种游戏与春联一样,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由于深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底蕴,该市对这样的活动始终保持兴趣,对此感到非常激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