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民间龙戏节中的中秋佳节在自然的怀抱里感受月圆之美

在我所居住的古镇周庄,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节日,那就是龙戏节。这个节日源远流长,始于民国初年,由当地居民共同商议设立。据《周庄镇志》记载,1916年,一场大火在西中街蔓延,烧毁了百余间房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接下来的1917年,我们的地方上成立了专业的“火政会”,购置了一些新式灭火设备,并决定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日为龙戏节。

那一天,全镇的人们都会进行试龙演习。救火队员们在中市街圣堂集合,然后抬着装满水的木制水管——我们称之为“水龙”——沿着街道前行,最终到达南河滩。这时,“火政会”的负责人会给出一个信号,每个队伍都要迅速展示他们投放水量的速度和效率,以此来竞争谁能最快地喷出水来。

之后,我们举办了一系列表彰活动,在城隍庙前的戏台上连续两天演出了名为“龙戏”的剧目。这两个晚上的演出既免费供公众观看,也有售票部分,为的是筹集资金支持我们的消防工作。那两天里,不仅周庄内部的人群聚集,还吸引了来自四乡八镇的大批观众,使得整个地区变得格外热闹。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演中的有一项规定:即使是赐福的角色——被称作“天官”也必须穿绿色袍子,而不是红色,这是因为红色象征着火,而绿色则象征着水。此外,我们还禁止上演与火有关的情景,如“火烧连营”,这类内容因其可能激起人们对于大火灾的恐惧而被严格控制不允许出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