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出三杰儒林第荣光中式四合院别墅效果图绘就商政文化辉煌

寒门出贵子,儒林第荣光:中式四合院别墅效果图绘就商政文化辉煌

赖华声家族的历史可谓是典型的华侨成功故事。他们从无可奈何的海外生活,再经历艰苦奋斗,最终在商界、文化界以及政界均有所建树。在金平区鮀莲街道赖厝社区,有两处侨宅——儒林第和书斋,是赖华声家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儒林第,原名“茂春公祖屋”,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由赖家的三位兄弟——茂春公、华栋公、华鼎公共同修建。这座宅邸见证了家族几代人的风雨历程,从最初的小小安身之所,到后来的繁荣昌盛,每一步都承载着家族成员对家业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发展的远大规划。

走进儒林第,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如意门门楼,这里不仅有着传统建筑特色,还有着独特的石碓作为抵煞用途。每次有人进入或离开,都会发出响亮的声音,这种设计既能增加安全感,又能体现出主人家的豪富气象。

穿过主座的大照壁,便可以看到坐南向北的大厅和抱厅房。这里不仅装饰精美,而且还有格仔通往两边花巷,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色古香的小街小巷。井边还有一口水井和一只“石脚桶”,桶中存放着两只磨损了的石秤砣,这些都是过去生活中的实物,看得出当时人们生活节俭而充满智慧。

这些坚固的手提箱,以及那些已经磨损了的石秤砣,可以说是隐藏着赖氏家族创业史密码。我们也可以从这些物品中感受到赖家先辈们多方面经营生意,并且在海外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以至于能够回乡建设这样一座宏伟的大宅。

《茂春公像赞》记载,茂春公父亲早逝,无依无靠,他直到41岁才娶妻,并把长子送往印尼谋生。这次老天终于眷顾他,他很快就在18岁那年便回乡省亲,为父母简单修建了一处安身之所,并带二弟去海外打拼。他最后因为病逝未能实现其政治上的志向,但他的两个弟弟分别在商界和文化界取得了显赫成就,而他自己也被追封为“功臣”。

这座祖宅,不仅是一段历史,也是一份珍贵的情感寄托,它见证了一个家庭几个世纪来的风云变幻,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精神与文明传承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家庭如何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更看到了一个民族如何在遥远的地方寻找希望并最终重返故土。而现在,这个曾经被风雨侵蚀又恢复过一次的人类文明结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闪耀着它那独有的光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