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飘扬下的昆山民间龙戏节

在那个温暖的五月,周庄镇上举行了一场特殊而又富有传统意义的节日——“龙戏节”。据《周庄镇志》记载,这一盛事始于民国初年,当时正值1916年,一场大火肆虐西中街,烧毁了百余间房屋,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和加强防火工作,镇上居民们共同筹集资金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火政会”,并决定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日为“龙戏节”。

这一天,全镇的人们都会参与到一次大规模的救火演习中。救火队员们在圣堂集合,然后抬着装满水的大型泵车(俗称“水龙”)沿着街道前进,最先开始的是带有冲锋旗队伍,其余队伍紧随其后。在南河滩集合后,每个队伍都要展示自己的速度和技巧,以最快射出水流的方式来竞争。

节日期间,还有一系列表彰活动,在城隍庙前的戏台上连续两天进行免费与付费表演,“龙戏”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两个晚上的观众涌入热闹非凡,从四乡八镇赶来的百姓都兴奋地围观,不仅享受了精彩纷呈的表演,也为防火事业贡献了宝贵财力。

然而,有趣的是,在这个充满对抗元素的情境下,对于那些涉及到火元素的情景,比如“跳加官”这样的剧目,都不得不做出特别规定。“天官”的角色原本应该穿红袍,但由于红色象征着火,所以必须换成绿色的衣衫。而那些直接描绘或暗示着燃烧、焚毁等情感的话题,如“连营被烧”的故事,也被禁止登台,这些规矩体现出了当时人们对于安全和生活品质的重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