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民居介绍:探索前溪新乡40余座华侨投资的传统美宅,揭秘多元文化交融的建筑群
泽园洋味十足的门楼 邹晓东 摄
尾落儒林第三连券洋楼 金利明 摄
善居室石刻的温肃书法作品(朱东长拓片)
“九曲篆”塑成礼器造型 金利明 摄
宣统元年的厝契 金利明 摄
前溪新乡全景 邹晓东 摄
在广东省澄海区隆都镇,位于历史文化名村——前美村,有着80亩土地和40多座传统民居的前溪新乡。这里是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所在地,也是华侨投资建设的一个典型例子。这些“华侨厝”不仅是百年前的潮汕人奋斗史,更是他们勇于进取、吸纳异域文明成果的见证。
从清初慧先公买地建房开始,到后来族人向周边拓展,“新乡”逐渐形成。现在,这里几乎完全保留了旧宅第,以单元宅第为主,有五过间、双背剑等不同的布局和规模。四周种植榕树、龙眼、荔枝,庭院点缀花草,小溪流淌,让人仿佛回到了繁华时期。
现年99岁的陈淦强老人回忆说,在他年轻的时候,这里的栅门独立成村,用灰路相连,与外界通行。这片土地原来是一些商贾向朝廷申报为建设用地,然后规划成了横直有行的地块卖给人建房。“杂菜铺内”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它是在陈慈黉父子的鼓动下率先修建的大宅。
通过翻阅陈二孙家藏的地契,可以看到宣统元年的《自建房屋契纸》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又经过30年的时间,“新乡”的建设才告完成。而且,从一份红契到白契,再到后来的其他交易,每一步都记录了这一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空间需求,以及族人的迁移与发展。
笔者随后访问了“杂菜铺内”,了解到这是两家人的合资项目,由四点金主座、双花巷组成,是1908年建成的一落标配“双背剑”。这次探访还让我们深入了解到了雕刻技艺如何呈现出地域文化与集体心理,如木雕、石刻等艺术形式,以及书法艺术如何在每个角落绽放,比如楷书、行草、隶篆等各式各样,都来自晚清书法大家之手。
最后,我们也看到了百年前的中医世家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如电影电话机,将时尚与古朴结合起来,使得这个小镇既保留了古风,也预示着未来。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传统建筑,还能感受到过去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今天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标签: 道德经中的做人道理 、 阴符经经典语录 、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 什么是道教经典之一 、 道家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