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贵老道长:纪念与智慧对话的十大道家精髓
在这个冬日的腊月二十三,我们怀着沉甸甸的心情,回忆起那位慈祥、睿智的张明贵老道长。两年前,他在白云山白云观羽化登真,这个消息如同春风拂面,带来了无尽的思念和敬仰。
张明贵,1931年出生于陕西省佳县,一名增庆,以希仙子为道号,是全真教龙门派第二十代传人。他不仅是中国宗教界的一位杰出人物,更是社会活动家、爱国者。在他的生命中,有着无数光辉的篇章,每一段都闪耀着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从五岁许身于道门,再到十一岁正式禅师,他的人生道路充满了挑战和探索。1951年,他踏上了云游三边延绥之路,将深厚的知识与广阔的情怀融合在一起,为人们播撒了智慧与希望。在之后的一系列经历中,无论是在京城斗智斗勇,或是在乡间执教鞭、讲台上分发知识,都体现出了他的坚韧不拔和博大的胸怀。
改革开放后,他响应政府号召回到白云观,从事管理工作,并积极参与各级组织活动,致力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及交流。1983年的名山参访,以及1984年的筹备成立陕西省道教协会,都显示出了他作为一名高僧所展现出的领导力与责任感。
随后的时期里,他继续其弘扬文化、传承宗教之路,在1994年组织成立榆林市道教协会,并前往英国交流讲学,被誉为“东方神仙”。2005年,他成功争取到了白云山管理权属,对此成就感到自豪并且骄傲。
尽管已然羽化,但张明贵老道长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串串金句,也是一种精神追求、一份深邃哲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他用毕生的努力抢救挖掘整理了大量珍贵文献,还著述出版了多部书籍,如《白云山道教志》、《白云山音乐》等,以及策划制作了一些影视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到古代中华文明中的精髓所在。
他的生活故事,就像一本书,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是他对于生命意义、对于世界理解的一个缩影。他遵循规矩守纪律,同时又有着超凡脱俗之举;既以国家为重,又以修行为先;既能言善辩,又能手工艺巧匠——这便是我们尊敬张明贵老人的原因之一,也是我们永远难忘的一个传奇形象。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灵魂,而不是说再见,因为他的精神将永远伴随着我们,与我们同行。这就是“十大道家人物语录”中的宝藏之一——张明贵老人,那慈祥而又威严的声音,在心底回荡:
"农耕舌耕笔耕,耕耘不止;入道修道得 道,法自然。"
让我们铭记这一刻,让那些温暖的话语成为激励自己不断前进的小灯塔。而当你翻开历史的大本钟,看见那个淡定的笑容,你也许会发现,那正是由此开始,一场关于智慧与信仰的大航海已经启航,最终抵达的是那片属于人类共同梦想的地方——共有的精神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