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自称“道长”并非每个修行人都能做到的事。《太霄琅书经》中提到,“人行大道,号道士。士者何?理也,事也,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士”,这说明了修行之人的身份和地位。在外界的尊称中,“道长”是一种敬意,但若由自己来使用,则可能显得过于自负。
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应该积累功德和修为,这包括有敬心、苦心和诚心。这三方面都是基础,每一项都不容忽视。敬心是对大自然的崇敬,是参悟研究的大前提;苦心则是在不懈努力中培养出的坚韧意志;诚心要求我们的行为光明正大,有信用,有良知。
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道长”,必须具备齐同慈爱、顺应自然、济世利人等多方面的品质。而且,这些品质并不易获得,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信众提供文化启迪,并将这些思想融入日常生活中。如果还未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就不要轻易自称“道长”。我们都还只是在路上的一小步,看待自己的修为,还需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满。
标签: 无欲则刚原文 、 道德经第二十章全文及译文 、 道德经原文诵读 、 道家警世名言 、 道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