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宁静的自然风光中,我是一位慈悲为怀的道人,自我介绍时选择了“某道长”的称呼,这样的名称是否合适,来到天然道观你可以感受到这里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然而,在这样的场景中,我想探讨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颠倒过来,一位修行人在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是否也应该自称说“我是某道长”呢?
有些修行人,不知修行多少年,也不知德行如何,在善信和世人面前往往自称“道长”,就身为“过来人的笔者”这位“老道童”看来,这不是一件好事,反而容易自毁修行,坠入深渊。
《太霄琅书经》里面说到“人行大道,号道士。士者何?理也,事也,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士,所以称之为士”。因此,“ 道长”并非由自己命名,而是一种外界对修行者的尊敬和称呼。
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从踏入门庭第一天起,就必须要累积功德和修持,也就是要具备一个应有的品德。这份品德并不难:首先要有敬心,对于宇宙大法怀有崇敬之心才可以用真诚的心去探索它、研究它、遵循它;其次要有苦心,只有能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一心一意立足自身条件,用神通洗涤我们的心灵,用智慧指导我们的行为,这样才能有所建树,有所成就;最后是诚心,让一切行为都以诚实正直作为宗旨,要信用,要良知,这是我们精神境界的一种表现。
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高尚的人,就必须具有:包容万物的大爱、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关注社会福祉的人文责任、一贯坚守真实不虚伪的人格特质等,为人们提供不断完善自我、升华生命价值追求、健康快乐生活体验及社会进步发展的思想文化指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担当起那些高贵美好的名字,如同张继禹那样的伟大的领袖一样。在没有达到这些标准之前,我们应当谦逊地待在自己的位置,不敢轻易标榜自己。
(本文作者:李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