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见到了道人该怎么称呼?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说,应该抱以拱手礼,并称“道长慈悲”。这个回答,是可以打满分的。但若是把这个问题换过来,我在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是否也应该自称说“我是某道长”呢?
有些修行人,不知修行多少年,也不知德行如何,在善信和世人面前往往自称“道长”,就我这位“老道童”看来,这不是一件好事,反而容易自毁修行,坠入深渊。
《太霄琅书经》里面说到“人行大道,号道士。士者何?理也,事也,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士,故称道士”。
“道长”是教外人员对修 道之士的一种尊称,也是一种尊敬,但修 道之士没有自己称呼自己为 “门下弟子”,这样一来,有些人的行为未免有妄自尊大之嫌。
一个修 行者,从踏入 道门第一天起,就必须要累积功德和 修行,也就是要具备 修 行 人 应该有的品德。这份品德并不难:
首先要有敬心。敬心是基础,对 “大 道”怀有崇敬之心才可以用真心和毕生精力去参悟它、研究它、尊行它。
其次要有苦心。“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只有能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一 心 一意立足自身条件,用 道术洗涤我们的心灵,用 德术 修正我们的行为,这样才能有所建树,有所成就。
最后是诚心。“诚者,我们一切行为的宗旨。”要求我们不论做事做人都要光明正大,要有信用,要 有良 心,这 是 我们 的 文化 教养 的 方法 和 境界。《礼记·中庸》就说:“诚者,以天地 为本,以仁义 为躯,以礼法 为形,以乐为容。”
总而言之,要想作为一个真实的 修 行 人,就必须具有:齐同慈爱的包容精神、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济世利人的社会责任、抱朴守真的价值取向等,为信众提供不断完善自我、升华生活价值理想、高效健康身心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人生观念与文化智慧。此时此刻,你还只是个初学者,只触及了表面的皮毛。在你确认自己的行为已经达到上述境界之前,你绝不能轻易地声名鹊起,更不要急于求成或过度膨胀你的个人认知范围。(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仅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