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56年11月26日参加了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的全国道教界代表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道教协会筹备委员会的成立。我们推举了岳崇岱方丈担任筹委会主任,陈撄宁和孟为作为副主任,还聘请了屈大元先生作为办公室主任。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共同制定了《中国道教协会发起书》。
随后,我继续关注着中国道教协会的发展。1958年,我们在北京白云观庆祝太上老君圣诞。这一时期,中国道教协会遭遇了一段停顿,从1967年至1979年的秋天期间停止工作。但是,在1979年的九月份,我们恢复了工作,并于1980年5月7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会议。
我还记得1984年12月3日至9日,在北京白云观召开的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那时候王伟业秘书长做出了《工作报告》。此外,我也参与了一些其他重要活动,比如1988年闵智亭、谢宗信两位道长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市蓬莱阁道观讲学,以及1993年举办的“罗天大醮”活动。
另外,我还注意到一些特别的纪念活动,如1997年的香港回归庆典,以及2001年的罗天大醮活动。我还见证了一些重大出版物发布,如2003年的《中华道藏》,以及一些重要组织成立事件,如2005年的中国道教学院成立15周年大会和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
这些经历都让我对中国道教协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思考到了什么是无欲则刚这个哲学概念。在我的理解中,无欲则刚意味着一种内心清净,没有私欲和杂念,因此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修行,也就是说,一个没有私心杂念的人才能够真正地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受外界干扰。这种境界对于一个追求真理和精神成就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一种状态。不过,这个概念远远超出了简单的一个定义,它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讨论。
标签: 老子《道德经》简介 、 老子帛书版为啥不被参考 、 道德经1一81章 、 道家一句禅语大全 、 道德经取名字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