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代天师虚靖先生的道教神仙体系藏于古董中的秘密物品

张继先(1092~1127),北宋末期著名道士,字遵正、嘉闻或道正,号“翛然子”。他奉为第三十代天师。据传,他五岁时能笑赋诗,被人称异。九岁袭教,以清癯白皙的形象著称。他被召至东京四次,建醮内廷,被赐号“虚靖先生”,视为中散大夫,并赐昆玉所刻“阳平治都功印”。

徽宗崇宁后期,他被进封为正一真人张陵的“静应真君”,并诏有司在开封东建下院安置他,赐额为“崇道”。他还修龙虎山上清宫,并获得步口庄五万以供养其众,还改赐上清宫额。

据说,在京时,宋徽宗曾问张继先是否见过龙虎,而他回答:“居山虎则常见,但今日方睹龙颜。”徽宗大喜,让他作符进。徽宗又问灵从何来?张继先回答:“神之所寓,灵自从之。”又问能书否?他对出《道德经》给予了答案。此外,他还解释了修丹之术,不是皇帝应该追求的事。

后来,又有人询问道法与神仙体系的问题,他回应:“道本无为而无不为,其体即是用也,用即法也;体用一源,本无同异。如果没有这一个,就强加两个名字,那么同异又有什么意义?”他的志向是冲淡,对于世俗事务持谨慎态度。他屡次请求回到山中生活,在上清宫后的庵中坐忘。

政和二年(1112),徽宗再次遣使召唤,但由于健康原因拒绝前往。在山中,他预知国家将面临灾难,因此托王道坚转告徽宗,当好修德以避灾害。而他的论述、书信、诗歌等,都收入《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并收入《正统道藏》。

张继先认为心是万法之宗,是生死善恶的根源,与天地共生,为神明主宰。他认为要斋戒以神明其德,要慎言语节饮食除垢止念,使心守一致于虚无恬淡。在内丹方面,他认为不需要杂术,只需让气归元海寿永远长久。他的思想影响了许多后来的学者,如林灵素等人。但尽管受到重视和尊敬,但他仍保持谦逊,不愿意显露自己的才能,最终因病去世。

标签: